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4)
本报记者 胡畔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历史关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下一步该怎么走?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详细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被反复提及,民生关怀尽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秦中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稳中求进将是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的总基调。2022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将更强调年度性、针对性、时效性,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领域。
乡村振兴将更加扎实有序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系列部署释放了什么信号?
秦中春: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是此次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我们要有进、有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十四五”规划目标,2022年乡村振兴的总任务将是“进”。
当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走得“稳”是实现“进”的重要前提。
总体来看,此次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的部署,贯彻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在“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下,我们要加强预期管理,驾驭复杂形势,稳住基本盘,守底线、求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这是201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年份放入标题,意味着2022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将更加强调年度性、针对性、时效性。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时报:会议再三提到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您认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应从哪些方面重点切入?可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秦中春: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首先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脱贫地区总体上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在外部冲击较大时容易发生返贫风险。因此,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提高认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就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做好风险排查工作。规模性返贫并不止于一人一户,往往会是整村整乡。对于这些易返贫的重点群体、重点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同时,还要强化相关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考评力度。
最后要有帮有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地区稳定就业、稳定增收。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推进共同富裕这篇文章,在脱贫地区做扎实、做落地、做出成效。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将聚焦三大领域
中国经济时报:除“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外,会议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了多项工作任务。您认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会放在哪些方面?
秦中春:针对2022年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此次会议着重强调了三大领域,一是乡村产业发展,二是乡村建设,三是乡村治理。这三大领域将是2022年工作的重点领域。
首先是乡村产业发展。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好第一产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们要从源头抓牢饭碗。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消费节约;既要抓谷物,也要抓大豆、油料、蔬菜、猪肉等;既要抓生产者,也要抓管理者,要加强考核、党政同责;既要抓生产主产区,也要抓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在保障第一产业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绿色的富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既使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又使农业产业发展更有质量、有效益、有竞争力。
其次是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此次会议也提出,要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2022年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就是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特别是让一些农村人口聚集的地方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最后是乡村治理。要在乡村治理上做文章、做工作,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充满战斗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载体有所创新,让农村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安宁,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