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峰峦起伏,水系发达,植被茂盛,水土保持良好,盛产毛竹。
连四纸的制作原料要用毛竹的嫩竹竿,受环境影响,其原产地就在铅山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数处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铅山纸品种的连四、柬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
连四纸在制作时需要将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连四纸依靠手工操作制成,无理化指标,全凭经验驾驭。制造过程的技术关键:一是水质,凡冲、浸、漂、洗所接触的水均不能有任何污染,须采用当地泉水;二是配药,药系采用水卵虫树制成。
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有“寿纸千年”之称,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书画家、鉴藏家欣赏它独特的品质韵味,许多字画、印谱、拓本也大多依托它得以传世。
连四纸“守望者”——章仕康2006年,铅山连四纸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铅山连四纸,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被誉为连四纸“守望者”的连四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章仕康。
章仕康,12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造纸原料和技术,初中毕业后长期在家乡从事手工造纸工作。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煮罢煌锅舂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双竿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虽然读书少,但这首清代田园诗人程鸿益所作的《铅山竹枝词》,章仕康却能倒背如流,因为它描述的正是铅山连四纸的制作工艺。
对于连四纸的制作工艺,章仕康熟稔在心,练就了炉火纯青的造纸技艺,生产的72道工序他信手拈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铅山制作了最后一批外贸用的连四纸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2006年6月,铅山连四纸造纸技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沉寂了28年的连四纸才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 2007年,为紧急抢救、传承恢复和发扬连四纸制作技艺,铅山县启动了传统产业复苏工程。章仕康与其他两位老师傅积极参与连四纸古法造纸技艺复苏工程,吃住在车间,反复研究、试制,琢磨每一步生产工艺,将自己几十年的造纸经验和心得奉献出来,为抢救和保护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尽心尽力,复苏72道古法造纸技艺,终于在2010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张标准的连四纸,并被国家图书馆、杭州西泠印社所认可。
此外,为改良工艺,章仕康参与所在公司进行的传统造纸技术与现代工艺结合的课题研究,将传统的双人吊帘抄纸改为单人吊帘抄纸技术,尝试将部分无损古法技艺品质的现代机械工艺融入到生产工序。 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改进后,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自己所在的江西含珠实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在传承教学方面,章仕康受聘于铅山连四纸传习所后先后带徒弟6人,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在传承技艺、培养后继人才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2008年以来,章仕康还义务为传习所周边学校师生上实践操作课程120余次,让更多的人了解连四纸,加入对连四纸的宣传。2010年以来,章仕康所供职的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扣紧连四纸生产工序中的最具观赏和互动的捞纸和焙纸工序环节,做进一步的放大加工处理,进行对外展示。
2016年,章仕康参加了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到清华大学接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造,这更点燃了他创新创造的激情。
如今,他每天带领着20多个造纸师活跃在生产线上,日生产连四纸6000多张,产品供不应求。他还运用现代设计思维,参与非遗目的创新与提升,先后开发了用连四纸制作高档书封面、料饼、个性名片、名信片等。
他说,我期盼有更多人来学习连四纸技艺,让这门指尖上的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