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寨,又叫老斤沟店,属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东順河村。現在的斤沟店又叫新斤沟店,在宋汤河东岸,属阮桥镇。一九三八年,蒋介石炸开黄河花园口,黄水泛滥,倪邱一带成了黄泛区,以后又多年受黄水灾害影响,久安不便于逢集,集市就挪到了宋汤河东岸,建成了新斤沟店集。集上的大部分居民,也都是从老斤沟店集搬迁过去的。
斤沟店名称历史悠久,是我县的一个主要集镇。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史》中就有记载:朱温攻入长葛、灵井,大敗蔡贼吴元济至淝河、斤沟。又说麾下小将王壇因预破蔡贼于淝河、斤沟有功,擢升为踏白都副将。还讲到邺王杨师厚的籍貫是穎州府斤沟人。太和县地名录记载:万寿县有斤沟镇,斤沟店堡又名久安寨,县北六十里,广袤三百丈,集市,面临茨河。那时斤沟己建镇了。
斤沟起名,因久安寨南临茨河,东有宋汤河,北有一横沟,横沟中间有一条南北小沟,成”ㄅ”字形,沟沟相连,形似”斤”字,故名斤沟。
斤沟店地处黑茨河与宋汤河交汇处。黑茨河在此有一大湾,这一湾道在一九九零年挖茨河时,河道取直,舍弃到南岸去了。宋汤河是一条南北向的人工运河,把涡河、淝河、茨河连通,北上可达亳州。黑茨河是淮河的一条主要支流,西上可通河南省的鹿邑、郸城,东下入淮河达长江。斤沟店交通便利,茨河上架有浮桥,是航运的中转站,物资的集散地。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大街小巷布满了商铺、客栈、药铺、饭店、还有陕山会馆等。商品有粮食、布匹、茶叶、丝绸、药材、竹木等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南北大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镇南的码头更是热闹非凡,水面停满了帆船,岸边货物堆积如山,装卸货物的船工们有节奏的吆喝声不断,每到夜晚,灯火通明,叫卖声响彻云天。
斤沟是太和县的一个主要集镇。占地面积有七百四十七亩三分三厘,板桥集有六百八十九亩二分。斤沟商贸发达,因此交纳的税赋也多。据《宋会要》记载:颍州旧在城及正阳、界沟、斤沟、万寿等十二务岁五万五百一十九贯。熙宁十年,万寿县一千二百三十六贯八百七十六文。斤沟镇一千一百五贯二百一文,界沟镇八百三十六贯四百七十一文。可見斤沟交纳的税额居万寿县前列,其位置之重要。
斤沟三面环水,背部高仰,地势险要。军事要塞,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一千多年前,朱温大战蔡贼,斤沟就是一个主要战场。清末太和县令侯枢臣清剿捻军,也在斤沟打过仗,他东去涡阳多次经过斤沟。日寇侵略中国,扫荡倪邱后,又来斤沟进行烧杀抢掠。民国时期,土匪数次攻打久安寨,皆因寨墙高筑,界河宽阔,村民团结严守,均未攻破。就在解放前,国共两党拉据时,斤沟也是重点争夺地区。
斤沟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五代十国时的后梁邺王杨师厚就是斤沟人。他出身贫寒,自幼受苦,争强好胜,童年习武。投奔朱温,加入队伍,纯谨敏干,善于骑射。跟随朱温南征北战,为朱温定天下,建立后梁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邺王。朱温死后,又扶助幼主稳定江山,又封为西齐王,他死后追封为太师。后人在其家乡斤沟建庙,一曰邺王庙,又曰西齐庙,在集西南。宋皇佑三年建,并立碑,陈穆撰文,谯国周方书,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字,计玖佰陆拾字,楷书。
隔河对望的范庄,是东汉请诏使范滂的故乡。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不畏权贵,体恤寒士。砥砺名节,正大光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自己的亲外甥也不留情面。范母是一位大义凛然、母仪天下的巾帼模范,欧母效仿,欧修喜欢,他以范滂为榜样,勤勤恳恳为人民。这真是正义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斤沟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许多仁人志士,大学生、博士、园丁、劳模、解放军,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显其能。夏祥龙是位种田能手,勤劳致富不忘乡邻,捐款百万元,为家乡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贡献。有人预言:久安七十二乌纱即将显现。
斤沟集是细阳县谷堆集与玄阳集之间的一个主要集镇。她三面环水,风光秀丽,人文景点古迹众多。寨南有范滂墓,并立祠,寨北有邺王墓,寨中有金佛寺,还有砖石结构的石桥和圆木结构的木桥等。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也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瑰宝。寨中有条南北大街,有南北两座寨门。北寨门为太平门,南寨门为镇海门,其对联是:“左宋右茨两河怀抱久安寨,里木外石二桥面迎镇海门。”明朝诗人张瑀在《咏古迹用前韵》中写道:“……惟余师厚凿残简,几度斤沟叹落花……”。清朝诗人朱宏道在《过范滂故里》诗中说:“澄清壮志竟何如?几度停骖问故居。剩有斤沟一曲水,依然彻底见游鱼。”清朝诗人沙深在《范滂》一诗中写道:“东汉勾党祸,孟博壮以悲……惟有斤沟水,皎洁无尽期。”清朝诗人祝松龄在《茨水秋泛》中写:“细阳城外古斤沟,渺渺遥连茨水流,到得秋来船载酒,烟波一棹镜中游。”还有清朝诗人阮文藻在《吊范滂》诗中说:“多方钩考辞成狱,有志澄清祸种根……蕴含怨气黄巾起,诛戳群公气数关。”等等赞美斤沟的诗篇。
斤沟是个好地方,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她将更加光辉灿烂。有幅对联是:
久安古寨依山傍水风景美 斤沟老店卧虎藏龙俊杰出。 ( 杨凤勤 ) 审核: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