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余嘉 沈仕春
春意盎然,茶树吐绿。在临沧市云县后箐乡勤山村连片的茶园里,茶农三三两两散布垄间,忙着采摘今年的首批翠绿嫩芽。
好山好水出好茶,好的生态才能产出好的茶叶。后箐乡属典型山区季风立体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含多种有机物,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了有利茶树种植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当地茶叶栗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浓醇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的独特品质。
近年来,后箐乡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立足本地生态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特色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发展古树普洱茶、古树红茶、白茶等特色品种茶。2023年,全乡共有1.34万亩茶园,茶叶产量134吨,产值达3216万元。
春分茶冒尖,清明茶开园。勤山村村民字光如一家的生态茶园从今年3月底开始采摘,如今刚刚结束了“珍贵如金”明前茶的采摘,并有序进入制茶阶段。“手脚快点的一天能采50斤左右,一公斤鲜叶按8块钱计算,一天就能挣200多块钱,前几年采了茶都是等人上门收,新鲜茶叶不好保存,放久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现在我们采完直接卖给山下的茶厂,钱当面结清,大家都很满意。”字光如望着“满园春色”,笑容在脸上不断洋溢。
一芽一叶,蕴藏致富增收生机;一拈一摘,皆是乡村振兴希望。
傍晚,在后箐乡云熙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制茶车间,清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整理刚收来的茶青。这些茶青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当天就能制作成成品茶。
“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想通过茶叶产业的辐射带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让茶农们也享受到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邦东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杨德美同志介绍说,“自从2022年合作社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后,有效带动了贫困户村民和周边居民增加收入。目前,车间已吸纳当地劳动力100余人,实现脱贫人口就业75人,用工涉及70多户家庭,2023年车间茶鲜叶收购量达27吨,户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今年计划扩大生产,引进先进制茶设备,预计年加工干茶10吨左右,营业收入可达50万元。”
小小茶叶,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一头连着千万家茶农。如今,邦东村茶产业已成为该村稳就业、增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
走茶园,访合作社,寻历史,共交流,致富密码在每一滴汗水中,每一道工序中,每一次销售中。“下一步,我们将引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种植模式,延伸产业链,讲好茶故事,打响后箐茶品牌,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地活力,把茶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高颜值,民生高福祉。”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后箐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希望进一步以党建之力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审核:张清兵